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把訴訟服務做到群眾家門口,吉林省遼源市法院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時間:2022-11-21 15:14來源:吉林長安網責任編輯:施少倫

2022年8月29日,吉林省遼源市迎來了一批來自全省各地的客人,參加在這里召開的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欣賞著新時代遼源市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

在去往東遼河源頭的必經之路上,坐落著剛剛遷址的吉林省東遼縣人民法院遼河源人民法庭和遼河源生態旅游法庭。法庭管轄遼河源鎮、安石鎮、金州鄉三個鄉鎮,配置2名員額法官、3名書記員和1名人民調解員,除審理轄區內民商事案件外,還開通了生態旅游案件審判“快車道”,采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專門解決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糾紛,在與轄區群眾的密切聯系中守護著民生福祉,傳遞著司法溫度,為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和生態旅游提供了司法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闡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明確戰略舉措和工作重點,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遼源市兩級法院堅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總要求,聚焦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扎根基層沃土,大力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升訴源治理效能、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格局,以實際行動回答了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時代課題!

以民生為重描繪鄉村振興幸福底色

“這幾年,我們村的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法院幫助村里建設了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為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真要感謝黨的領導,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奔质|遼縣安樂村發生的變化,讓村民們贊不絕口。

近年來,遼源兩級法院立足人民法院工作職能,以遼源“一區一城一地一園一鎮”高質量發展為載體,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增加集體收入為重點,深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建設,讓鄉村更美了、鄉親更富了。

兩級法院深入實地,與幫扶對象面對面、心貼心交流,幫助鄉鎮、村屯圍繞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問題,出實招、下狠力,著力打造產業基地、幫助安置就業,用好用活扶貧專項資金,精準施策到村、到戶、到人,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7.28萬元,爭取扶貧資金355萬元,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鄉村修建道路、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擇優選派干警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民家中,主動了解貧困群眾狀況,廣泛聽取和收集群眾意見,在基層黨建、脫貧攻堅、鄉村旅游、基層治理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疫情防控攻堅期,駐村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扛責在肩、沖鋒在前,堅守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與村干部合理分工、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有力、有序、有效推動包保村疫情防控工作,彰顯了忠誠為民的奉獻本色。

以治理為主奏響鄉村振興的和諧音符

鄉村要振興,治理要跟上。解決好鄉村治理這一基礎性問題是促進和保障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在全省法院同部署、同推進下,遼源法院持續夯實基層基礎,合理優化人民法庭區域布局,大力推廣就地審理、上門調解等巡回審判模式,把法庭搬到鄉村、老百姓家中,就地化解矛盾,力促案件事了,貼心解決群眾“急愁難盼”問題。近3年里,全市10個人民法庭年平均審理案件占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的70%以上,成為依法服務“三農”發展、精準對接鄉村振興和治理的重要陣地;普法“進鄉村”宣講小組深入全市25個鄉鎮153個自然村,幫助村民知法、守法、用法,實現了群眾需求與法律服務“零距離”。

堅持“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遼源法院建立員額法官“1+3”解紛模式,構建“法官+網格員+調解員+群眾代表”的一體化解紛鏈條。兩級法院指派74名法官,吸納1159名網格員、754名調解員、1818名群眾代表,包保573個村屯,全面開展解紛排查化解工作,把訴訟服務做到群眾家門口,構建起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平安建設模式,積極打造“無訟村屯”。

全市法院優選815名網格員作為特邀調解員參與化解涉訴糾紛,加強與基層網格工作在糾紛排查和治理方面的溝通協作,確保解紛不留死角,創造了基層糾紛前站化解的新局面。某省級養殖項目計劃落戶到吉林省東豐縣二龍山鄉三義村,與4位村民簽訂了《非平均承包合同》。合同簽訂后,4名村民不予履行合同內容中所規定的“如土地被征用按政策執行;如合同未滿,退回剩余承包費及利息”內容,仍要堅持租用土地。東豐縣人民法院黃河人民法庭與鄉政府共同對本案進行訴前調解,通過反復耐心細致地向村民釋法明理、講解國家政策,4人主動同意履行合同內容,糾紛得以圓滿化解。案件的及時解決讓項目順利開工,推動了地方產業發展,實現了讓更多農民安心在“家門口”就業。今年以來,全市法院訴前調解案件成功率達82.62%,全口徑新收案件數較2021年同期下降16.55%,訴源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以法治為基鋪就鄉村振興康莊坦途

鄉村振興,法治為先。遼源法院主動服務大局,堅持以凈為基、以水為靈、以林為秀、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妥善辦理涉農糾紛案件,依法打擊和處理破壞農村生態環境、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開展清理農村集體資產專項整治活動,懲治破壞農村經濟秩序犯罪,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加大涉農案件執行力度,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鄉村振興法治鑄魂。

2021年8月24日,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即遼源市自然資源局訴潘某某非法采礦導致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并當庭宣判,作出了“以潘某某補種樹木2265株及進行看護的形式予以替代性修復”的判決,同時判令其在市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判決生效后,法院堅持“保護優先、修復為主”的司法理念,多次到現場查看修復情況,執行人潘某某積極補種樹木,陸續種植云杉、五角楓、樘槭樹等樹苗1200余棵,因非法開采山皮砂造成的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山丘重現郁郁蔥蔥。

2021年,91名農民工討要工資的系列案件訴訟至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人民法院,被告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單某找到原告91人到其公司承建的施工地干活。工程結束后,該公司并未按約定對工人工資予以結算。沒過多久,項目經理單某突然去世,農民工無奈之下起訴至法院。承辦法官第一時間委派吉林省工商聯派駐在龍山區人民法院調解中心的調解員對案件進行調解。調解員多次聯系被告一方負責人,耐心向該工程有限公司闡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及相關規定,告知公司應當承擔清償工資責任。雙方最終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龍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出具了民事調解書,為農民工減免了部分訴訟費用,91名當事人按時收到了勞務報酬共計69萬余元。

“你好,同志!我要找一下王法官?!?022年5月的一天,一名居民走進遼源市西安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為體恤民情,貼心為民服務的王法官送上錦旗。今年初,因新冠疫情和春寒等不利因素影響,農村耕種日期比往年延遲,村民因耕地地界產生的糾紛執行案件高發,嚴重影響了農村春耕的進程和村民之間的關系。自“五一”假期起,遼源市西安區人民法院開展了農村耕地糾紛春季攻堅行動,經過半個月的攻堅,十幾起耕地糾紛案件全部和解結案,保證了春耕生產,保護了農民利益,得到了當地村委會和村民的一致好評。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遼源市人民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思踐悟精神實質,領會實質要義,將二十大精神貫穿于實際工作中,善做善成,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以時刻“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頭,大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遼源市域鄉村振興建設更上一層樓。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網站編輯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啟事

Copyright 2015 www.forwebspa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

九九精品视频99精品视频,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不卡,国产日韩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久久机热11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