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利民
□本報通訊員詹文
成都,連續13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這張閃亮名片的背后,離不開法治的默默護航。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中聚焦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重點解決當前基層法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法治繪就溫暖底色,人民群眾在法治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打造“一站式”綜合體
解紛不再東奔西跑
2022年6月,彭州市司法局敖平司法所在糾紛排查中發現一起涉農糾紛,當事人周某忠稱王某才無法履行川芎供應合同,應按照約定支付兩倍定金進行賠償,王某才則表示因川芎種漲價,供應方不愿意把川芎種賣給他,才導致其無法履行合同,所以他只愿意退還定金,雙方矛盾就此產生。
因涉及金額較大,敖平司法所在初步了解情況后,立即按四色預警機制提級處理,當日上午糾紛各方就到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接受了第一次調解,調解員運用“背靠背”調解法,經過耐心說服與調解,當事各方最終達成協議,王某才退還全部定金,并支付違約金,周某忠等人依舊與王某才進行合作。
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霸诿芗m紛多元化解‘一體化’改革前,他們需要先到社區調解,但是像這起糾紛涉及金額較大、當事人較多,社區調解不成功,就必然要再跑鎮上或市里,這樣時間、人力、經濟成本都會增加很多?!卑狡芥側嗣裾{解委員會調解員劉榮濤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就算當天這起糾紛沒有調解成功,需要走重大糾紛調解程序的,也可以及時指派調解專家進行調解,邀請專業律師進行法律解答,通過提供訴訟、仲裁、法律援助等各種解紛方式指引,讓群眾遇到矛盾糾紛都可以在這里“找個說法”。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彭州市就依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引進了行政執法協調監督中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訴源治理中心,建立起調解、社會幫扶、心理輔導、維穩作戰、調度指揮、訴源治理“六位一體”彭州模式,實行多領域“一窗式受理”、全方位“聯合調處”。這打破了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理清了權責邊界,實現各單位職責內案件100%受理、職責外案件100%引導、聯調類案件100%參與,有效破解多元糾紛化解主體“單調無力”“聯調無序”“多調交叉”等問題。
彭州市司法局副局長李放告訴記者,彭州市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作為防范化解社會風險、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平安建設的基礎工作,堅持高位推動、條塊聯動、綜合驅動、資源互動,初步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陣地實體化、排查常態化、管控鏈條化、化解系統化。
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
鄉村治理更加高效
2022年8月,有市民電話舉報稱,崇州市白頭鎮五福社區有車輛在夜間傾倒建筑垃圾,崇州市執法局隨即按照規定將案件指派白頭鎮辦理。白頭鎮執法中隊迅速出動,當天便在五福社區干溪河旁一空地發現大量建筑垃圾,通過兩天的沿線排查,執法人員鎖定涉案車輛并對駕駛員和車輛所屬公司調查詢問。
經查,涉案的6輛重型自卸貨車分屬于4家不同物流公司,其擅自傾倒建筑垃圾的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崇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立即依法對4家物流公司分別進行行政處罰,并責令其立即清理傾倒的垃圾。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明確提出,縣(市、區、旗)一般實行“局隊合一”體制,鎮街逐步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改革原則和要求。按照要求,崇州在成都市先行開展了“一支隊伍管執法”試點工作。
崇州市司法局副局長石正洪介紹,目前,崇州市已經打造了“管理在網格、執法在中隊、指揮在中心”的鎮街“一支隊伍管執法”運行體系,強化鎮街前端感知、日常監管和一線處置能力和水平,實現了鄉村治理領域的問題能第一時間發現、制止和處置,初步形成了高效治理、陽光執法、和諧發展的局面。
“之前,如果我們收到投訴舉報或者是線索,先通知案發地的執法大隊,一個執法大隊管轄多個鎮街,然后大隊再派人員去調查處理,最后結果通報案發地,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往往造成需要高效處置的案件不能及時處理?!背缰菔袌谭ň止ぷ魅藛T告訴記者,自從改革后,執法中隊下沉到鎮街,有投訴舉報或線索將直接通知案件所在地鎮街,由鎮街直接組織相關執法隊伍處理,需要執法局介入提供幫助的直接對接,極大地提升了執法效率。
記者了解到,執法隊伍下沉、執法職權下放后,“鎮街吹哨,部門報到”的執法模式,創新了部門和鎮街協同工作機制,執法部門通過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鎮街提升了辦案能力和業務水平,破解了基層治理“看得見、管不著”的執法瓶頸,提高了管理效率。
引入“信托制”物業模式
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修建于2001年的成都市武侯區風華苑小區,設施老化帶來的問題日漸突出,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嚴重。
2020年初,在桐梓林社區的引導下,風華苑小區啟動“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小區業主將繳納的物業費和小區其他收入設立為信托基金,由業委會委托物業公司用于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物業公司按照約定的標準管理小區,并按照約定的比例作為報酬,剩余基金則全部用于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小區的信托基金賬戶實行“雙密碼”管理,業主可以隨時在“智慧小區信息平臺”在線查看小區每一筆收支賬目及所有財務憑證,保證每一筆錢“收得明白、花得清楚”。
在探索實行“信托制”10個月后,風華苑小區物業繳費率大幅提升,業主對物業服務滿意率達95%以上。嘗到甜頭的業主們還主動提出上漲物業費,以期獲得更好的物業服務。據悉,除風華苑小區外,成都市武侯區還有玉苑、美領居、映月花園等33個小區成功植入信托治理模式,這些曾經矛盾糾紛多的問題小區,通過“信托制”物業的手段,普遍達到了有效治理效果。
近年來,成都市武侯區通過實踐“信托制”物業模式,探索出一條破解小區治理難題的法治化道路。武侯區司法局副局長王莉莉告訴記者,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強調了“業主共同決定”才能影響物業管理活動,而單個業主只有歸集物業管理費的義務,其獲得權利的方式僅是參與“業主共同決定”,在此基礎上引入信托法,運用信托理念,將傳統的物業服務購買關系,轉變成財務公開透明、過程量化、質價相符的信義托付關系,賦予每名業主監督權,實現管理權與收益權分離,明確小區各利益方法律關系,有利于化解基層矛盾中的隱患。
無論是彭州市的多元矛盾糾紛“一體化”改革,還是崇州市“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抑或是武侯區的“信托制”物業模式,都是成都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將“觸角”持續向基層、向生活延伸,致力于增強人民群眾在法治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動體現?!俺啥冀涷灐钡纳鷦訉嵺`,進一步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展現了成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為成都建設踐行新時代公園城市示范區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